一、学院简介
一竞技历史悠久,学术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7人、讲师34人,助教14人。教学团队围绕思政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始终坚持教研相长,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发表论文90余篇,编写教材18部,承担市厅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3门,并在学校论文评比、学校课件比赛和周口市教育系统优质课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全省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得较多荣誉称号。
长久以来,一竞技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空间,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在理论宣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竞技下设教学管理办公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体负责实施覆盖学校所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教学内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本课程课时数为36学时,共3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的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使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课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1学分。
3.《思想道德与法治》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它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指导,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公共理论必修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课程课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为1学分。
4.《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本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课程每学期按讲座实施,每学期为8学时,共1学分。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程课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其中实践教学为1学分。
一竞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坚持爱党和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教学方式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主要有:
一是课堂理论教学(3学分),主要采取50人左右的小班及150人左右的大班两种形式上课。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中班上课,小班研学讨论的教学模式。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发在线课程,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创新集体备课形式,丰富集体备课载体,通过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强集体备课效果。主要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等为主要授课方式进行授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实践教学(1学分)。积极探索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的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课内实践教学主要采取讲座主要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创意摄影、征文比赛等方式。专题报告、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教学、情境体验、案例分析、影视教学等形式;校内实践教学采取课外阅读、名篇欣赏、征文比赛、青年学习社、志愿者活动、校园名家访谈、学术讲座、学生自制课件、大学生自己的思政微课等形式;校外实践教学要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考察、支教支农、科技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知识阅历、拓宽视野、增长才千。革新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 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社会调查等手段,增加课程 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